读书致贫,中国教育产业化之殇——观《读书致贫-中国教育热潮》

杂项 admin 3年前 (2022-01-15) 1269次浏览 0个评论

上次推送的一篇《未富先老,被抛弃的第一代农民工—看纪录片<中国移民奇迹终结>》,让我想起了另外两个系列的记录片,《为什么贫穷?》和《人生七年》,今天给大家介绍第一部记录片《读书致贫》。

《读书致贫》全名是“Why.Poverty.8of8.Education.Education”,是《为什么贫穷?》“why poverty”的中国篇,也是本系列记录片的最后一集。

《为什么贫穷?》是由总部设在丹麦的非盈利组织Steps International组织拍摄,多位享誉国际的记录片导演执导,多家国际知名媒体(如英国广播公司(BBC)、丹麦广播公司(DR))共同计划发起的一个系列记录片,旨在让人们思考人类的贫困问题,探讨全球十亿赤贫人口的过去与未来。关于具体介绍,大家可以去看百度百科“为什么贫穷”。

《为什么贫穷?》共有八集,今天要介绍的记录片是最后一集,最先流传于中国网络的是日本NHK版本的《读书致贫-中国教育热潮》,本集关注中国的教育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贫困现象。

imagebd46515698a9998b.png

本片以湖北武汉为点,以三个人物的故事为主线,讲述了中国的教育问题。一、私立学校讲师王振祥,二、高中毕业生王盼,三、大学毕业生万超。

image89dd458b88f0d39b.png

imageb3955f762adaa72b.png

image7020f97310f84269.png

王振祥是湖北弘博软件教育的一名讲师,他是教授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师,但是学校却让他外出到乡下负责招生工作。按照王老师的说法,他们学校并不是一所学校,本质的就只是一个公司,而他就是昧着良心到乡下欺骗忽悠那些老实巴交的农村人,他自己都感到恶业深重。他每次在招生宣讲会结束后,都避免跟那些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父母孩子做跟多的接触,自己受不了,良心不安。

image08efd73fb052b648.png

imaged81baee012bd3497.png

那他为什么不去城市招生呢?城市的孩子接触的信息多,资源丰富,一眼就看穿了他们的本质,不会上当受骗,而那些农村家庭,信息闭塞,他到乡下作宣讲会时,那些质朴的农村人还以为什么大人物来了,十里八乡来听他讲座。

王盼是来自湖北赤壁市农村的一个高中毕业生,在高考中她失利了,没有达到二本的分数线。她的父母都是在家乡的砖厂工作,负责搬运砖头,收入微薄,一天的收入只有三十四块。

image717f7fbdc2234d43.png

imagec2602d28d599bf85.png

imagee9bcc3c5ce65de28.png

imagec1613fc7b31b21a0.png

王盼的母亲十分支持女儿去读书,她深知不读书是不行的,即使女儿的分数考得不高,她也知道女儿必须去读书,王盼最终去了一所大专院校,在女儿临走之际,她对女儿千叮呤万嘱咐,对女儿说,“你的分数在学校中算是比较靠前的,到了学校好好学,将来说不定还能优先安排工作”,而她回想自己童年是的悲惨遭遇,哼起了令人悲伤心酸的调子,她被野猪咬伤,导致右手残疾,父母不让她上学,她留下了痛苦的泪水,我也落泪了。

万超是武汉大学的独立学院的毕业生,学的是国际经济与贸易,在毕业求职之际屡遭碰壁,在失去第一份工作后,他痛哭不已。

image8c54c538c73c28ba.png

我们不禁要问,这一切都是为什么?

中国自1997年开始推行教育产业化政策,从那时起,教育成了一种商品,那些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学生,可以重点院校就读,而那些高考失利的学生,只能支付高额的学费,进入一些私立院校。

但如果单单是这样,也没有什么大问题,问题是,在教育产业化的背景下,正如王振祥所说,这些学校,本质上只是一个公司,他们只是把学生弄进来,什么不管,学生毕业时给学生发个文凭,而在这个过程中,肥了老板的腰包,却苦了学生和家长。

更严重的问题是,许多农村来的孩子,他们没有优质的教育资源,缺乏师资,这也就注定了他们在高考中考不过城市的孩子,而无法进入比较好的学校,但这是他们的错吗?

可能有人会反驳我说,我也是农村来的,我也靠着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名校,找到了一份好的工作,过上了体面的生活,但是,我们永远不要忘记“二八原理”,那些“八”里面的孩子难道就该低人一等吗?况且,中国太大了,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巨大,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和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差异更大。

来自农村的他们,没有机会去比较好的学校就读,他们信息闭塞,再加上像王振祥这样的老师的忽悠,去了一些私立院校,三四年后,他们走向社会,却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,很多家庭甚至是砸锅卖铁,卖房子借钱供他们去读书,但是结果呢?很多家庭因此而读书致贫,结果“读书无用论”甚嚣尘上……

还有一个问题,在许多国家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都是集中在私立学校,而在中国却正好相反,这是为什么?本人由于学识所限,无法做出全面客观的回答,还望专业的读者解我疑惑。

BBC纪录片高级编辑尼克·弗雷泽在第67届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激动地说——在中国,你必须得上大学,因为人们告诉你:必须得这么做。而当你真的去上大学了,你会发现,那里什么都没有。

我并不想宣扬悲观主义,我相信,会好的,一切都会好的,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好的苗头,国家现在正在将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,相信未来一定会好的。

这是本片的结尾:

image5d3f3df5dba400a7.png
imagede1c13a53568fcf1.png
image978599fb078754a1.png
本文最初完成于2016年,现如今也奔三了,回首那时的的自己和写下的文字,不免觉得幼稚,我终究也成了那一颗螺丝钉,自己都自顾不暇,疲于奔命,还有闲心去关注别人,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,也许这就是成长吧。被生活逐渐抹平了棱角,人也变得圆滑世故,许多的曾经都在脑海中逐渐逝去,所以我要记录下一些残存的记忆,记录下自己的青葱岁月,记录下曾经也许存在过的诗和远方,好让我还能回想起那个曾今的自己,毕竟,那也是我。


VPS小白 , 版权所有丨如未注明 , 均为原创丨本网站采用BY-NC-SA协议进行授权
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:读书致贫,中国教育产业化之殇——观《读书致贫-中国教育热潮》
喜欢 (1)
发表我的评论
取消评论
表情 贴图 加粗 删除线 居中 斜体 签到

Hi,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!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